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查看

潘宝生 中草奇医 破顽解难善探究




QQ图片20190509091602.png


2011年8月,第四届中华妇幼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接见与会代表。2011年8月21日至23日,第四届中华妇幼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副委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出席开幕式。会议期间,陈至立、张梅颖、何鲁丽等领导兴致勃勃地接见了参会代表并合影留念。数百名代表中,有位来自井冈山山区的乡村医师潘宝生。

潘宝生是位自学成才的医师,20多年的行医生涯,治愈了许多顽疾和疑难病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治奇迹,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医。参加这次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毫无疑问,是对潘宝生医师的最大褒扬,是对他行医成果的肯定、认可,也是对他的极大激励!潘宝生获取如此崇高荣誉,和众多优秀的先进人物一样,是长期的艰辛奋斗的结果,是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从实践中探索求知的结果。

求知——学医治病救人

潘宝生,1942年出生于南昌,幼年丧母,家境贫寒,小学毕业被迫辍学,16岁进厂务工。1959年,他被派往上海吴淞煤气公司培训;1960年3月,调吉安天河炼焦厂工作;1961年7月,潘宝生积极应征参军入伍在部队当卫生员;三次五好战士、一次营嘉奖、二次连嘉奖、二级技术能手,1965年入党,1967年退伍,分配到江西有线电厂工作;1976年5月,调吉安市钢厂工作。潘宝生挂牌行医是1994年4月,此时潘宝生已经52岁了,是个地道的半路出家的医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弃工学医,全身心地投入这一职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医师?

说来话长。潘宝生的父亲是位中医师,本有心要“子承父业”,后因形势所迫未能如愿。已走上务工道路的潘宝生,对医学仍心存向往。有一次,他目睹了一件极度悲伤的事触动了心灵,遂下决心学医,为民排忧解难。

那是1969年的一天,江西电视机厂某女工的两个儿子,因罹患癫痛病久治不愈,前后数天相继身亡。这位母亲接受不了这个沉重打击,投江自尽。触目惊心的一家三口相继身亡,给潘宝生极大刺激。从此,他决心学医,每天工余及节假日呆在书店或旧书摊上,只要觉得有价值的医学书就买下,哪怕挤伙食费也要买下。他读书非常认真,看过的几乎能背出来。有本《千家妙方》医书,约八九十万字,为了加深印象,他硬是端端正正地抄写了下来。

潘宝生很注重拜师和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班或函授。20世纪80年代,他拜88岁的伤科医师熊耀德为师。当时,熊老视力很差,为了认识草药,潘宝生经常背老人上山实地指教辨认。在熊老的精心培养下,他的伤科医术有了很大提高,一般外伤、骨折都能有效医治。

20世纪中叶,中医草药很受推崇,这缘于草药可就地取材,花费低廉。潘宝生拜当地名医曹志刚为师,每个星期天伴随老师上山采药,即使假日单位有丰厚的加班工资也放弃不要。他善于动脑子,为了仔细观察草药一年四季的生长特性,干脆在自家住房旁开辟一块苗圃,将山上采来的各种草药留下一两株栽上,不同季节的外形特征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时间一长,无论什么季节,任何草药他都能辨认出来。

潘宝生学医很有钻劲。有一次,他得知有种草药俗称“泥鳅钻泥”,是治疗上吐下泻的特效药,享有“单方气死名医”的盛誉。听到如此神奇单方,潘宝生眼睛一亮,顿下决心要把它搞到手。说来容易,要做却很难,掌握药方的王医师家居乡下,距市区五六十里路,途中还要摆渡余家河和赣江。事不凑巧,潘宝生徒步七次,才遇见了这位大师,算下来行程足足有600多里路,来回28次乘渡过江。当王医师将这味草药呈现目前,潘宝生傻了眼,原来就是“凌霄花”。在他的记忆中,《江西草药》验方中并未提到“凌霄花”有治痢止泻的功效。他打破砂锅问到底,将心中所疑向王医师请教,终于得知该草药经过必要的炮制和合理的剂量,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经过数十年的学习和实践,潘宝生在中西医和草药方面具备了扎实的功底,做到各科融合贯通,医治各种疾病收到理想效果。

探索——攻克顽疾病魔

潘宝生从医近20年,共接诊2万多病人,其中许多病例被医院宣布为“不治”之症。不少病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到潘医师诊所求治,希望出现奇迹。

奇迹终有出现,而且接连不断。1988年元月,吉安县曲濑乡75岁老人刘**,右脚无名中毒,脚背大面积溃烂,在吉安一家大医院做过手术,5个月过后不见疗效。时至6月,天气炎热,溃烂的脚面气味刺鼻难闻,令人恶心。老人儿子用板车拖上门央求潘医师医治。吉安钢厂医务室,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医师,劝潘宝生不要插手,说“人家大医院院长亲自主刀,尚未治好,你一个乡村医生还能有什么作为。”潘医生见病人痛苦难忍,医师的责任促使他接收了病人。察看病情后,他认定患者脚面溃烂系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它毫无办法,而治疗病毒的克星莫过于草药。他起早摸黑上山采挖草药,经过好多天草药敷贴,老人脚面溃烂结痂了,行走自如,全家人眉开眼笑。

兴国县东村乡一位患者,患上顽疾,每晚如厕四五次,多时七八次,有时泻得急,30米远的厕所都跑不赢。冬天更苦不堪言,如厕频繁,冷得直打哆嗦。这种怪病折磨她几十年,吃尽了苦。她先后到兴国、赣州、泰和,万安、吉安求医。医师们束手无策,只能解释说是顽症、怪病,恕无治疗办法。1996年元月,她慕名找到潘宝生。经过仔细询问病情和检查,潘医生以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析病情,诊断为五更泻,是因脾肾阳虚所致。肾阳不足,脾虚寒湿,肾阳亏虚。造成阴寒内甚,故黎明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痛缓。潘医师从补肾温脾人手,患者服了2剂药即有明显好转,每晚如厕只一两次,服完5剂药后晚上就能安心睡觉了。老人含着泪感谢潘医师:“您真是华佗再世,我45年来,第一次睡了个安稳觉。”

1991年,永丰县沙溪镇上带村农民王**,右脚拇指钻心疼痛难以忍受,在吉安地区医院动过三次手术,右脚拇指被切割所剩无几,服药也无济于事。同房病友带领他找潘宝生救治,说:“我到底得了什么绝症?请帮我治疗吧!后果不妙与你无关。”其妻也表示,卖牛卖房也要给丈夫治病!潘仔细观察后,认定是脚拇指患脉管炎,开出五剂中药;丹参12克,木瓜9克,茜草12克,王不留行12克,地鳖虫6克,黄柏6克,薏仁米20克,另给一包药粉和一小瓶外搽药水。患者用药后,疼痛逐渐缓解,伤口逐渐愈合。再经20天的治疗,加上其妻子的护理,基本痊愈,夫妻俩和介绍人钟梅生欢天喜地给救命恩人送来一面长形OK大镜,镜面用红漆写着“医生榜样,治脉管炎不用开刀”的赞语。据报道,美国总统尼克松右腿某部位曾患有脉管炎,访华期间寻求中医治疗,中方给予全力支持。我们知道美国医学非常发达,许多医学专家获过诺贝尔医学奖,尼克松却要寻求中医治疗脉管炎,说明这种病症治疗非常棘手。

探究——医治疑难病症

潘宝生通过多年实践,深深体会到:中医见长调补,对各种慢性病有得天独厚的疗效,对感冒病症也有奇特功效:西医擅长急性传染病的防治,尤其化验检查手段和手术切除,是其他医科无法比拟的:草医拿手本领在于治疗疮毒、肝硬化腹水等疑难病症。这种科学理念,促进潘医师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永丰县沙溪镇28岁的患者王**,2002年9月19日。来到潘宝生诊所时,肚大如十月怀胎的女人,人却很瘦,脸呈黄色,精神萎靡。他坐公交车去医院,人们唰地一下闪开,生怕沾边;他到招待所登记住宿付款,服务员用餐巾纸包着手接钱;他拉的尿,家属不敢用于施肥。患者在南昌某医院住院近一个月,花费4万多块钱,疗效甚微,又请多名土郎中治疗,也毫无起色,王远军以为病入 膏肓,治愈无望。然而,让患者没想到的是,经潘医师细致地了解病情,反复地思考治疗方案,慎重地开具草药药方。王**服药四天后,病情奇迹般地开始好转,肚子一天比一天小,脸色一天比一天红润,精神一天比一天好。病愈后,王远军情不自禁地逢人便说:“神医!潘医师是位神医。”

永丰县龙冈畲族29岁女青年刘**,2009年在北京打工,患病后到医院做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高达460,多家医院表示无法医治。患者到吉安市某医院住院,一晚花费1480元。医生叮嘱家属:“每天需准备1000元的医药费。”家属表示只要能治好病,花钱也甘心。然而,医生说:“3%的治愈把握都没有。”还说:“就是钱堆成山,也不一定能治好。”夫妻俩听后抱头大哭,放弃了治疗。回家将患者衣、裤、袜、鞋烧掉,连死后埋葬地点也选好了。

也许命不该绝,刘**听说潘医师能妙手回春,抱着一线希望来到诊所。让她做梦也未想到,服药五个月,身体恢复正常,经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她欣喜万分,又是感谢信,又是锦旗,表达对潘医师的救命之恩。

患者张**,年逾花甲,肝功能11项检查,只有球蛋白正常。B超诊断意见:一、肝硬化腹水;二、重症肝炎;三、慢性胆囊炎;四、肠道梗阻。体检:苔红、齿形边黄、脸黑似炭,腹大如瓮,无法躺下,坐亦喘粗气。切脉:双末脉弱,余浮促。潘医生见病人如此苦不堪言,意识到问题严重,一般治疗不能奏效。经过反复思虑,他决定:一、加大剂量;二、配合草药医治。当天,他给患者开了三剂中药,早服“失笑散加减”,中午服“肝硬化腹水腹皮方”,晚服“桂附理中汤加减。”药方中适量用草药穿破石、土菌陈、铁扫帚、铁马鞭、锦鸡儿、半边莲、鸡骨草、土黄连等。同时根据病人虚弱的身体状况,适量输液。患者女儿张正香不理解地问:“医院一天吊6瓶,而你只吊六分之一还不到?”潘医师耐心解释:“输液太多,增加病人肠胃负担,不利于治疗,反而加重病情。”通过潘医师的治疗,患者恢复了健康。张**5个儿子、5个女儿,联名送来大锦旗表示感谢。锦旗上七个大字熠熠生辉:“肝硬腹水神医除。”

医德——再现雷锋传人

潘宝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为患者着想,急病人之所急,既要治好病,又要为患者省钱,自己的报酬却微乎其微。他经常实行义诊,看病、发病不收分文,同村乡邻,有个头痛脑热随叫随到。他热心为病人、乡邻服务,赢得群众的普遍赞扬和尊敬,人们都说:“潘医师医德高尚,是雷锋传人。”

贵州省织金县以那镇村民朱谢夫妻在吉安打工。1996年3月16日深夜,朱妻临产来不及送医院,在家生下一男孩。谁知,6天后婴儿不吃不喝,第7天送到吉安某家医院,经过4昼夜的抢救仍没有丝毫转机,医师断言没救。这对农民工夫妇走投无路来到潘医师诊所。潘医师问过病情并作检查,认定婴儿患急性破伤风,是凶险之疾。经过中西医用药治疗,婴儿脱险痊愈。朱谢夫妇感激不尽,感谢信中称赞潘医师:“医术上是华佗,医德上是雷锋。”还说:“在大医院花费数千元没治好,在潘医师这里只需十元钱就治好了!”

还有个贵州小伙王**,年仅21岁,在安福县打工,1996年5月,突然双手掂不住筷子,双脚不能站立,犹如断了脊梁骨。在当地医院花了数百元没有丝毫疗效,到地区人民 医院看专家门诊,仅检查费就需数百元,王**哪能凑这么多钱。他与陪同来看病的长兄抱头痛哭。潘宝生知道后伸出援救之手。经潘医师治疗,王**的病痛完全根除。潘见小王确实困难,仅收了30元钱的药费。王**很受感动,怀着感恩的深情写信说:“这么重的病只花了这么点钱就治好了,谁也不会相信,但我就是人证。”

潘宝生医德高尚的例子太多太多,几乎每天 都有。来诊所的大多都是乡邻、农民工及在大医院耗尽钱财的“不治”病人,在这些患者面前,潘宝生表现了崇高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心目中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治好病人,就是最大的欣慰和快乐!2011年3 月21日,吉安晚报刊文《17年,他用爱心守护邻里乡亲》,称潘宝生“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无论清晨还是黄昏,无论风霜还是雨雪……他总是背着医药箱,步履稳健地行走在救死扶伤的路上”。

潘宝生医师以顽强的意志和孜孜不倦的钻劲,医好了许许多多疑难病症,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他精湛的医术得到邻里乡亲认可和赞扬,同时,也备受媒体关注。北京电视台、井冈山报、吉安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获得中华医学等团体的奖励和荣誉称号,所在诊所被评为“全国医德标兵建设先进诊所”。

潘宝生现年77岁,2018年11月参加传统医学考试,年龄最大,有位考官翘起大拇指说:“当年范进中举!”

潘宝生治肝病很有专长,医院宣判死刑的多例肝腹水都已转危为安。“肝硬腹水神医除”、“排石大王”、“痛风顽疾药到病除”,“死精复活”等锦旗排满诊所。现已医治4万多患者,受到社会好评!

潘宝生半路出家为医取得丰硕成果的实践证明:成功之路就在自己脚下,只要勤学、善思、践行,就能创造出辉煌业绩!有诗赞曰:

 

 

为民治病勤学医,刻苦探索志不移。

不治顽症奇方治,疑难病邪妙手医。

救死不论身份何,扶伤岂向金钱倚。

邻里乡亲齐声赞,草根医师神采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重庆西促文化交流中心    渝ICP备13007947号-2
联系地址:重庆2488号信箱
联系方式:hexiexibu1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