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查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将病,下工治已病 记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卫生院原院长 王根土先进事迹




QQ图片20191213150131.png



编者语:要让老百姓健康,光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行医方式,是不行的,要“防大于治”!惟一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把群众的病痛消灭在“萌芽”状态!他潜心研究了三十年,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高起点、创新服务模式、注重服务规范、及时总结评估等几方面入手,对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他的带动下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卫生院“治未病”健康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就是本文重点介绍的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卫生院原院长王根土。


有这样一位医生:他没有骄人的学历,更没有显赫的职称,却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真正的“中医名家”,每天来找他看病的人排成了长队,有的人甚至是从外省外地慕名赶来……他就是桐庐县莪山畲族卫生院原院长王根土。

王根土出身农门,对农民怀有深深的情义。他从“草根大夫”成长为“中医名家”的三十年里,足迹遍布30平方公里的莪山畲族乡土地,为辖区内1万名莪山畲族的父老乡亲默默奉献。凭借着中医造诣和崇高医德,他不但在百姓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鉴于王根土同志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乡人大代表、十佳社区医生,获得各类奖项十余个。

说起莪山畲族,王根土只说自己熟。熟到什么程度?30平方公里、7个行政村、大大小小10多个自然村,就没有他没去过的。接到群众的救助电话时,他听着电话都能直接叫出名字。


QQ图片20191213152215.png


王根土原是一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由于自己从小曾饱受病魔催残,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有着更深的同情和理解。他曾在莪山畲族乡莪山民族村山阴岭自然村开诊所。由于自身的刻苦钻研和长期的医疗实践,他擅长肝胆疾病、肿瘤等其他疾病的治疗。

他平时平易近人,越是农村来的患者,他越是给予帮助,很快王根土的名声传遍了莪山畲族及其周边地区的每个村庄,慕名而来的患者一时挤爆了他那小小的诊所,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1997年,王根土毅然放弃年近20万元收入的诊所,接受县卫生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邀请,到莪山畲族乡卫生院担任一名普通医生。现在问起此事,王根土爽朗的告诉我们,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拥有一方更大的“平台”,可以医更多的病,救更多的人。

第二年,王根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县卫生部门希望他能振兴业绩不佳的畲乡卫生院,委以院长重任。从当上院长那天开始,他就立下了誓愿:守护畲乡同胞的健康。

一句誓言,王根土守护了三十年。

三十年的经历,工作是他生活的一条主线,在这条线上病人是他工作的全部。每天上门诊,下病房,值班、会诊,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围着病人转,虽然工作平凡、枯燥,但面对一张张痛苦面容,你没有选择,病人的需要就是他的第一目标。


QQ图片20191213152358.png


那年除夕,正当全家欢聚度佳节的时候,一个电话紧急响起,医院通知他去紧急会诊。那个一个风雨交加的除夕夜,寒风刺骨,冰冻得老厚。可他二话不说,离开暖融融的家顶着风雪往医院赶去。

赶到医院时,他整个人身外是一层冰冻而里面却是一身热汗。他顾不得喘口气,就着手抢救病人。当他处理完病情一身疲惫的回家时,零点的钟声已经敲响……类似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凭着王根土德技双馨的名声,畲乡卫生院门诊量如同“水涨船高”,医院的年业务收入也逐年稳步提升——从原来的20余万,提升到2011年的300万!

医院的发展形势大好,但王根土的心情却是一年比一年沉重,这是因为他目睹一些人由于平日忽视了给身体“充电加油”,导致病魔悄然缠身,往往等到发现已是晚期,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病魔夺走性命,作为一名医生来说,心里实在不好受。

渐渐地,他开始思考起一个问题:要让老百姓健康,光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行医方式,还是不行的,不是说“防大于治”吗?惟一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把群众的病痛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这个想法,王根土潜心研究了三十年!

防病如何才能“有的放矢”?准确地掌握信息最重要。于是,他带着院里的骨干医生跋山涉水,走进畲乡的千家万户,一边义诊,一边为当地群众检查身体并建立健康档案。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当地一些村子,高血压患者非常普遍,中风案例也特别多,经调查与当地农民“爱吃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他于是从宣传入手,反复向村民说明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宣传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知识,努力说服他们改变饮食习惯。

当时许多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当面损他:“你到底会不会看病啊?怎么老管我们吃啊喝啊的事?”对此他并不在意,依然持之以恒地宣传科学知识。

终于,效果出现了。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反复体检和宣传,莪山畲族乡高血压患者明显减少了,当地村民的身体状况,普遍有了明显提高。那一刻,他真是打心底里高兴!


QQ图片20191213152344.png


近几年来,在宣传倡导科学生活方式的同时,王根土把“未病先防”的理念努力与高科技“接轨”。通过资源共享,莪山乡卫生院和杭州迪安血检中心联网,推出了“标本送检项目”,对体检后发现有异常的服务对象,进行肿瘤标志物和肝病的各项检查,然后对症开方子,进行科学调理,让疾病消散于“无形”。

行医30余年,王根土深知老百姓看病不容易,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因此他为病人治病的同时,还努力为病人“减负”。他从不开大方子,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经济实惠、治疗效果好的药,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对此还不理解,拿着药方子横看竖看不放心:“王医生,你怎么开这样便宜的药?能治好我的病吗?”每每病人这样问,王根土只能苦笑了: “看病不在于贵,而在于疗效好不好”。

王根土很有名,但他从来都把自己当成“小学生”。几十年来,先后参加中国乡村函授学校、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专科学院的函授学习。他边学习,边行医,边研究,肩背药箱,走遍了畲乡的山山水水。

刻苦钻研加上长期医疗实践,使他的行医经验日益丰富,医术日渐精湛,“王医生看病,我放心”成了当地百姓的口头禅,王根土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的土医生”。


QQ图片20191213152431.png


2008年,家住旧县的肺心病患者徐某,被经上级医院治疗无效,回到家里。抱着一线希望,病人及家属找到了他:“王医生,你就死马当活马医好了!”可他摇头说:“你们放心吧!我会全力以赴!”

王医师说到做到,此后他每周至少一次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上门为其施诊至今。三年过去了,患者不但保住了命,而且身体情况良好。

2009年,家住桐庐的下岗工人陆某患肝硬化晚期,因家庭困难放弃治疗,回到家里。得知情况后,王根土利用休息的时间上门为其免费施诊,经过王医生长达2年的治疗,患者各项指标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外,其他指标基本正常,自感不适症状消失,体力恢复,目前病情基本稳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连王医师自己也记不清了……

三十年来,经他治愈的病人已有上万人。送来的锦旗也不少,望着那些锦旗,王根土说道,那些不是荣誉,而是千万患者的召唤,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其所能为患病群众排忧解难。

目前,由于年龄关系,他已退居二线。但他守候畲乡父老身体健康的激情依旧。夜间莪山的乡间小道上,仍能看到他打着电筒背着药箱的身影。他快退休了,可依然是个“忙人”,就连吃饭、上厕所都是一溜小跑。他的办公室外,来寻医就诊的病人总是排着长队;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有高高垒起的病历卡等待处理……可他却说,能用自己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能用自己的医术,挽救病人的性命,作为一个医生,他感到自己很充实,很幸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重庆西促文化交流中心    渝ICP备13007947号-2
联系地址:重庆2488号信箱
联系方式:hexiexibu1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