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查看

只求合理,不求合法;破旧立新,敢为天下先 杭州剑锋加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剑锋的创业之路




QQ图片20200417230821.png


一、贫穷的家庭出身

他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祖父出身在温州瑞安农村,家中无田地,是一个僱农。在他父亲12岁时带着全家来到温州市,靠拉黄包车养家。他祖父会南拳,力气很大。他记得以前家里灶前有一块三百多斤的大条石,听他父亲说是他祖父在拆掉城墙时独自一人用肩扛过来的。

他生于1945年农历2月17日凌晨12点多,子时。他父母都是工人,文盲。他母亲一共生了12个子女,由于家境贫穷送掉3个,病死3个,剩下6个兄弟姐妹。他有一个姐姐,二个妺妹,二个弟弟。他父亲解放以后被政府按排在温州西山陶磁厂工作,做烧釉水工人。在该厂退休,逝于1978年,享年66岁。

他母亲解放初先在一家茶厂做工,后被按排到温州地区花边厂做洗工。在该厂退休,今年已98岁高龄。她信仰天主教,现在生活在温州一家天主教养老院里,他用温州一处商品房的租金僱了保姆专门照顾她,他的兄弟姐妹会轮流去看望她。她现在每月还有二仟多元退休金,生活过得还可以。他母亲是一个善良,老实,艰苦朴素,能吃苦耐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知恩图报,与世无争的人。她的心态很好,所以寿命很长。


QQ图片20200423152955.png


他的姐姐由于是老大,没有钱供她读书,从小就在一家袜子厂当童工,后按排在温州市纺织厂工作。她由于没有读过书,现在连普通话都不会説也听不懂。他很感谢她为家庭做出的牺牲,所以在兄弟姐妹中他与她的关系最好。

他的童年生活也相当艰苦。为了节省家用,他拾过柴火,到晒粉絲的场地拣掉在地上的粉絲拿回家吃,到饭馆向老板讨人家吃剩的鱼碎拿回家当小菜。他还靠拣破烂卖,挣一点另用钱。他初中时还与同样贫穷的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农田里割青草卖给放牛人家挣一点钱买学习用品。因此他从小养成了能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习惯。

他家起初没有住房,租人家的房子,他的记忆中曾搬过好几次家。解放初期用一百元人民币买下了一间由一个木匠师傅在日本人轰炸后的废墟上搭建的二层简易楼房,总算定居下来。


QQ图片20200417230749.png


二、他的求学之路     

他6足岁时就开始上小学。他记得,第一个学期他不肯上学,每天要打他一顿后再硬送他去学校,结果好几门功课得零分,留级了一学期。以后在温州城南小学读书,学习就很主动了,成绩稳步上升。初中在温州市第三中学读书,那时学习已经很勤奋,记得他经常在菜油灯和煤油灯下做作业至很晚才睡。在初中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已经名列前茅。他初中毕业时由于家里人口多,他是兄弟中老大,他父亲就不让他继续上高中,要他去读半工半读学校。他曾去报考过他父亲厂里举办的半工半读学校,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一个京剧戏班要招学徒,他也去报过名,但由于声音不行面试没有录取。

由于他学习成绩好,班主任认为他应该上普通高中,以后好上大学。她特意到他家里做他父亲的思想工作,他父亲总算同意他继续上高中。他高中念的是温州市第一中学。     

念高中时由于他学习成绩好,待人诚恳,在同学里威信比较高,他从高二开始担任班长。这对他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锻炼很大。高中时他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团员  。


QQ图片20200423152904.png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补贴家用,在假期时他会帮建筑工地拉砖块,他弟弟帮他在后面推。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很热,拉到半路时口渴了,到田里摘了一个甜瓜解渴,结果他和弟弟回家以后就拉肚子。

 他高考时考取了浙江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由于他父母亲都是文盲,他们对他读大学不感兴趣,他父亲反对他上大学。在他一再坚持之下,再说读大学有助学金,自己只需负担另用费,他总算同意他上大学。

 他在大学里仍担任班长。由于大学里伙食很好,心情也愉快,他的体质有了很大改善,他的体重从80多斤增加到一百多斤。

 他念到大三下学期时与老师一起下乡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开展农村四清。他们驻扎在杭州市余杭区双桥公社,他被按排在老人铺大队闻家湾小队,共二人,还有一位是省组织部的。他们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住在一家叫闻  阿朋 的贫农家里。

 那时的农村相当贫穷,农作物的产量相当低,稻子的亩产只有二百多斤。农民出工是记工分的,由于那时干部多吃多拿贪腐成风,干群关系很差,社员出工不出力。


QQ图片20200417230714.png


那时的农民生活相当贫穷,田里的收入很低,又不允许外出创收,饭都吃不饱,菜就更差了。他住的这家农民三 餐基本上是蔬菜,很难吃得上肉。他记得房东一次拾得一只被农药毒死的鸟当菜吃算是改善生活了。住的条件也很差,几间破房子,羊栏就在吃- 饭间里,他的床就安在吃饭间。-        他们进村以后首先是做发动群众的工作,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帮他们消除顾虑,大胆揭发干部的问题。群众发动起来以后,揭露了大量干部多吃多占和贪腐的恶行。在此基础上,他们组建了新的生产领导班子,群众的生产热情调动起来了,出工也出力了,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这场四清运动搞了半年左右时间。在这期间他坚持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与贫下中农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他女房东把他视为自己的儿子一样,他也把她当自己的妈妈一样。他回学校以后仍经常去看望她们。后来房东的外孙认他作干爹,现在是他的助理,她的儿子和女婿现在都在他公司打工。在这次社教运动中他被评为五好工作队员。  

社教运动以后马上就开始文化大革命了。进行了大串联,回到学校以后就搞大揭发大批判。对于这场运动他不理解,他对那些被打倒的学校领导很同情。他专门访问了第一把手刘丹和第二把手南竹泉,写了访刘丹和访南竹泉的大字报,作他们的传声筒。随着运动的深入,学校和省里分为省联总和红暴会两派。因为他觉得红暴会的做法太极端,他参加了省联总。他们班里只有他一个人参加省联总,其他人都参加了红暴会。可能是他们认为红暴会更加革命。 


QQ图片20200417230738.png


文化大革命后期省联总掌了权,开始搞大联合,成立革委会,搞复课闹革命。虽然他班里其他人都是红暴会,他还是与他们亲密相处。他在系革委会里负责教改工作。他们班里学习气氛很好,总算又上了一年的课。   

 1968年开始毕业分配,他是分配小组组长,他只能选择到没有人去的地方工作。当时宁波宁海县还没有人去,他就选择去宁海县工作。    

 他到宁海县工业局报到,那年分到宁海县工作的大学生共有三百多人。当时宁海县是一个经济很落后的县城。建筑行业只有建筑联社和城关工程队,设计力量也很薄弱。他在一个预制构配件厂劳动锻炼了二个月,就被抽调到建筑联社搞设计工作。由于1969年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年,百废待兴。县里大街上要新建好多建筑,缺少设计人员,所以他就马上参加设计工作,而且要独挡一面。     在宁海干了十年房屋设计工作以后,1978年国家开始招收研究生。他考取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班,他的研究课题是"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的研究",导师是他国著名的预应力前辈杜拱辰教授。他1981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分配到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工作。


QQ图片20200503151201.png


三、他的创新历程

他是一个创新型人物,他的座佑铭是:“只求合理,不求合法;破旧立新,敢为天下先’’。他把它做成铜字贴在公司办公楼的外墙面上。这引起了许多人争议,但他不怕,他认为这是真理。现在是改革创新的年代,他们要改革的东西就是那些合法但不合理的东西。要是没有这个创新的思想,还怎么搞改革!

他自从196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宁海县工作就开始创新。那时钢筋丶水泥和木材很紧张,为了节省三材他创造了冷拔絲预应力双L形大梁和双匚形空腹组合大梁,及冷拔絲预应力带肋板叠合板和带翼多孔板叠合板,在宁海县的工程中大面积推广。那时他晚上画图白天下工地指导施工。他在浙大老师支持下对冷拔絲预应力双L形大梁进行了结构性能试验,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浙江省重复使用图。这项成果在1978年召开的浙江省科学大会上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那一年他也被评为宁海县先进科技工作者,也因为这项成果他退休以后仍保留了原工资。他编制的重复使用图1983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标准设计三等奖。


QQ图片20200503151132.png


1978年考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功读硕士学位时,他对他国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弯构件截面应变和刚度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更符合截面实际受力情况的计算法。他写的 “部分预应力梁不考虑受拉混凝土作用时截面应变的计算”  论文被刋登在他国权威的《建筑结构学报》1983年第4期上。虽然这种计算方法至今未被他国设计规范采纳,但他相信总有一天会被采纳。由于有了三年研究生打下的坚实理论基础,后来又发现他国现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计算受弯截面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存在重大的原则性错误,把预应力受弯截面与非预应受弯截面的计算公式混同起来。他已经针对这个问题分别写了       论文,准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1981年分配到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工作时,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编制适合农村使用的农房构配件图集。他深入农村调研,设计了多种适合农村使用的新型构配件,並进行试点工程,然后再编制图集,取得了可喜成织。他因此于1984年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部先进科技工作者。他的第二个研究课题是V级钢配筋的预应力双匚形空腹组合梁框架结构的试验研究,及冷拔絲预应力带翼园孔板叠合板和带肋板叠合板的试验研究。他在过去创造的冷拔絲预应力双匚形空腹组合梁,及带翼园孔板叠合板和带肋板叠合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並对足尺框架结构和叠合板构件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並进行了试点工程。这项研究课题被评为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他在建研院工作期间,院党委书记想培养他作第五梯队,动员他入党,他没有答应。因为他是一个不听话的人,他没有思想框框,怎么好就怎么做,他受不了党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纪律。而且他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信仰宗教,他相信人的灵魂是存在的,他们人世只是处于三维世界,实际上还存在三维以上的世界。幸好他没有走从政的道路,才会有今天的成就。

他后来先后担任了浙江省建研院结构研究室主任,结构加固技术研究室主任,特种技术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建研院负责结构与地基方面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在这期间承担了许多结构加固和改造方面的咨询、设计和施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QQ图片20200503151220.png


1988年宁海县有一幢五层楼房,底层为框架结构商场,上部四层为砖混结构住宅。由于设计计算错误底层框架横梁承载能力和刚度都严重不足,大梁严重下挠,上部住宅墙体出现严重的八字形裂缝。设计院想不出好的办法,当地建设局找到他,要他帮助解决。他查了一下他国的加固设计规范,觉得用下撑式预应力拉杆法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理想。因为预应力会产生向上的力,可以把梁抬回去。但是规范里是五十年代从苏联传进来的方法,用普通的低強钢筋作为预应力拉杆,強度很低,预应力损失占的比例很大,端部锚固很困难,预应力施加时转折点处摩擦力很大,无法采用纵向千斤顶张拉,只能采用手工横向张拉,更要命的是像宁海这个工程需要拉杆的面积很大无法佈置。这时他想到了他读研究生时试验构件用过的无粘结高強钢绞线。它的強度很高,有可靠的专用锚具,用作预应力拉杆很适宜。不过那时市场上还买不到无粘结钢绞线,于是他就用光面高強钢绞线取代普通钢筋作拉杆,仍采用手工横向张拉施加预应力。先在试验室里做力学性能试验,並加工了一套张拉工具,然后对这个工程进行了加固设计。加固效果相当好,施加了一半预应力时梁下支撑的木头就松动了,全部预应力施加以后上部四层住宅整体抬升了8毫米。加固以后,上部墙体的裂缝再也没有出来过。后来又用这种高強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加固了不少工程。在1994年于上海举办的‘94江浙沪城乡建设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上这种加固方法荣获金奖。

当无粘结钢绞线面市以后他又用无粘结钢绞线作为预应力拉杆,采用张拉千斤顶纵向张拉施加预应力。从1995年以后他又把这种预应力技术用于拔除承重柱,拆除承重墙,减小梁的截面高度,楼面开大孔断梁等高难度的改造加固工程中。有体外的,也有体内的,而且还用于楼板加固。这套高效预应力加固改造技术2006年通过浙江省建设厅组识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大梁’的技术已经编入他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用于拔柱,拆墙,减小梁截面高度,及加固楼板的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


QQ图片20200503151015.png


1995年宁波市钱家边小区有二幢采用水泥搅拌桩的八层点式住宅楼产生严重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屋顶向外倾斜了40多公分。他先用锚杆静压桩对地基进行加固,然后用自创的“轮番顶升法”,仅用20多个人操控200多只千斤顶把楼房顶平。按传统做法必须有200多个人才行。

1995年他还申报了‘锚杆静压桩在新建多层房屋基础中应用’的研究课题。这种桩在浅层有硬土夾层的地基土中特别适用,可以采用短桩。不仅不占工期,质量可靠,而且造价降低很多。浙江省慈溪市的许多地方就具有这种土质。采用砼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由于单桩承载力大,压桩力又不能读取,要支承到二十多米深的硬土持力层上。而锚杆静压桩由于单桩承载力小,压桩力可以从油压表上读取,可以支承在浅层的硬土夹层上,桩长只有七米左右。这比采用整板基础的浅基还要便宜,而且它质量可靠,不会沉降,很受业主欢迎。这种桩在深厚软土地基中也用了很多。因为这种桩不占工期,对附近采用浅基的房屋不会影响,压桩设备轻巧,场地狭小也可以施工。为了推广这种桩,他停薪留职过几年。至今,这种桩已经在数百幢新建多层房屋中得到应用。他也摸索出一套先进的设计方法。

2002年,绍兴市南都花园有一座采用水泥搅拌桩的六层住宅楼产生严重的沉降和不均勻沉降,业主委托他负责纠偏设计和施工。他采用将沉降较小一侧的部分水泥搅拌桩截去以增加附近其他桩的承受力而在短时间内产生沉降的‘截桩纠偏法’,成功地纠正了这幢楼。后来又成功地纠偏了浙江平湖世纪花苑二座采用水泥搅拌桩的七层住宅楼,而且对施工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


QQ图片20200503151146.png


他在结构加固改造领域共创造了以下二十项新技术:

     1,体外预应力用于加固砼強度严重不足的大梁,火灾受损的大梁和严重开裂的大梁。

     2,体外预应力用于加固承载能力相差很大的梁和板。

     3,体外预应力用于减小梁的截面高度。

     4,体外预应力用于拔除承重柱。

     5,体外预应力用于拆除承重墙。

     6,体外预应力用于加固抗浮能力不足的水池池壁。

     7,体内预应力用于拔除荷载和跨度均很大的承重柱。

     8,体内预应力用于拆除荷载和跨度均很大的承重墙。

     9,体内预应力用于楼面开大孔断梁改造工程。

     10,体内预应力用于加固严重开裂的桥面板。

     11,将砖混结构房屋改造为框架结构房屋的技术。

     12,轮番顶升法纠倾楼房。

     13,截桩纠倾法纠倾采用桩基的楼房。

     14,堆载纠倾法用于纠倾采用浅基的新建多层房屋。

     15,将砖砌体承重墙变为填充墙的砖砌体加固技术。

     16,在板底增设钢筋砼梁或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梁加固板的方法。

     17,增设叠合层加固承载能力相差很大的板。

     18,“表层砼置换法”加固钢筋砼柱。

     19,用轮番顶升法整体顶升桥面板技术。

     20,锚杆静压桩在扩建和新建工程中的应用。

由于他创新业绩突出,他被授予’世界名人‘,‘世界优秀专家人材’,`中国骄傲-第十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企业家’,“时代功勋一第七届感动中国十大道德模范”,“2014科技与生活年度人物”等光荣称号。被“今日科苑”杂志2013年第22期和“科技与生活”杂志2015年第4期作为封面人物;被“今日中国”杂志2014 年 5月期作为封二人物。《科学中国人》,《科技中国》,《中国科技财富》,《科技文摘报》,《中华儿女》等数十家刊物和辞书中介绍了他的创新业绩。


QQ图片20200417230657.png


四、他的创业之路       

他的创业开始于1988年。在加固宁海县那幢五层楼房,创造了“高強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砼大梁"的方后,他对建筑物的加固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设计工作能与施工工作紧密结合,他组织了一只施工队伍。加固设计方案由他的工作单位浙江省建研院出面,施工工作找了一家土建施工单位出面。在工程实践中他深深地体会到,这种加固工程必须采取设计与施工一条龙的做法。因为加固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它与新建的工程不一样,不能随心所欲,它必须考虑既有工程的实际情况。而许多既有房屋往往已经缺失设计图纸,对原有结构情况很难全部搞清楚。所以加固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要作多次修改才能完善。设计与施工不一条龙的话就很难顺利进行,容易出质量事故,而且责任不清。但现有体制还做不到这一点,他只好以这种方式开展他的工作。  


QQ图片20200417230725.png


1995年他为了更好地在浙江慈溪市推广在新建多层房屋中应用锚杆静压桩的新技术,他开始停薪留职。成立了以他第二任妻子为法人代表的宁波剑锋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以这种形式承接了不少加固工程。大部分加固改造自主创新技术是在这时期完成的。      

他2005年在建研院退休以后成立了杭州剑锋加固工程有限公司。由于加固工程大多数在宁波地区的宁海县和慈溪市,第二年又将公司地址迁到宁海县,将公司名称改为宁波剑锋震宇加固工程有限公司。2007年又将公司迁回杭州,注册资金由150万增加到500万,名称改为现今的浙江剑锋加固工程有限公司。虽然现在公司的规模还不大,但是在技术上全国还是排在第一位的。为了使自己拥有的二十来项自主创新技术能在全国仍至全世界推广,去年委托一家代理公司利用他们的创新技术转化成6000万无形资产在香港注册了剑锋加固改造工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今年他们准备改变发展模式,由施工为主改为以技术管理为主,在各地成立分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    

现在公司的设计资质还没有,还是掛靠在其他设计公司。今年要争取把设计资质申请下来。而且有条件时还要把结构检测的资质也申请下来,使检测,设计和施工一体化。他今年已经72岁,他准备组建一个团队,把他们的自主剑新技术向全国推广出去,並进而向国际发展,最终创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QQ图片20200417230759.png



五、发表过的论文

1,加筋混凝土梁的超筋界限值和少筋界限值 

2,部分预应力梁不考虑受拉砼作用时截面应变计算 

3,冷拔低碳钢絲预应力空腹组合梁框架结构体系

4,钢筋砼大梁高強钢绞线预应力加固法 

5,部分预应力梁开裂以后的截面平均应变和刚度的直接计算法一双折线法 6,火烧受损构件和砼強度严重不足构件的加固实例 

7,八层砖混住宅楼顶升纠倾工程实例 

8,锚杆静压短桩在新建工程中的应用 

9,高效预应力技术在加固和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10,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改造技术的工程应用 

11,关于《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一2013)若干问题的探讨 

12,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10)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探讨 



QQ图片20200417230634.png


六、获得的荣誉 

1,自高中至大学学习期间,每个学期均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团员 

2,大学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被评为五好工作队员 

3,大学参加当兵训练时被评为五好民兵

4,1978年在宁海工作时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5,在1978年召开的浙江省科学大会上他的冷拔絲预应力双L形梁的科研成果被评为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他负责编制的冷拔絲预应力双L形梁的重复使用图1984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标准设计三等奖 

7,他负责的"预应力带翼园孔板叠合板“,"预应力带肋板叠合板“和"v级钢配筋的双匸形空腹组合框架梁"等研究课题获1987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8,1986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中国建筑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9,1994年他创造的《高强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在上海举办的‘94江、浙、沪城乡建设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上荣获金奖 

10,1999年他的个人传略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收录刊登在《世界名人录》大型国际交流系列史册中,颁发了《世界名人》证书 

11,他的业绩先后入选《中国专家大字典》,《中国当代优秀人才》,《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录》,《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科学中国人》,《科技中国》,《中国科技财富》,《科技文摘报》,《科技与生活》,《今日科苑》,《今曰中国》,《中华儿女》,《追梦中国》等八十余部辞书中。

12,被《今日科苑》杂志2013年第22期作为封面人物。

13,被《科技与生活》杂志2015年第4期作为封面人物和2014年度人物。

14,被《今曰中国》杂志作为封二人物 

15,1994年4月被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影响力人物杂志社等六家单位授予‘中国骄傲.第10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企业家’的称号 

16,199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被中国发展研究院和感动中国人物杂志社等六家单位授予‘时代功勋——第七届感动中国十大道德模范’的称号 

17,2016年1月在中国经济新模式创新与发展峰会暨2015‘中国行业领先品牌’电视盛典上授予‘2015中国经济发展杰出人物’

18,2019年12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信用管理专委会和《中国商会》杂志社评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十大杰出贡献人物。


QQ图片20200417230645.png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重庆西促文化交流中心    渝ICP备13007947号-2
联系地址:重庆2488号信箱
联系方式:hexiexibu1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