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查看

秸杆还田,呵护农业耕地 王升全



QQ图片20231017111725.png


我国是农业大国,养育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财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振兴农村经济,针对农村农业秸杆的充分利用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2000年前后,每年农业产出秸杆6亿多吨,现在产出已超过7亿吨。

除已经集约化经营的农田,分散的承包地上每年产出大量稻秸、麦秸、玉米秸、油菜秸、豆秸,还有藤类秸杆、蕃茄秸、瓜类藤秸、红薯藤秸和辣椒、洋葱、芋的残茎、残叶……约有农业“秸杆”四十种。

《农业环境保护》资料显示,2006年稻草有1.9亿吨,玉米秸杆1.7亿吨,麦秸1.2亿吨。在收割季节这些秸杆散布于耕地。因为“蓬松”,占籽粒空间超过20倍。粮食籽粒装袋运走了,秸杆却散布于耕地,无适当的地方存放。耕地上前季作物收割,紧接后一季作物播种、栽插,时间紧迫,为不误“农时”,尽快清整耕地,极短时间内搬走占据大量耕地空间的秸杆,不浪费资源,不损害环境,这是当前农业所遇的困难问题。

《农业环境保护》资料还显示,大宗秸杆(如水稻秸、玉米秸、麦类秸、油菜秸等)含碳(C)量占自身干重的40%以上,其次为钾(K)、硅(Si)、氮(N)、钙(Ca)、  镁(Mg)、磷(P)、硫(S)……有机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其次为木质类、蛋白质、氨基酸、树脂、单宁……因为传统的观念,这些由秸杆保存的植物潜在营养随秸杆丢弃而浪费,有的成为了环境污染物。

耕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科学地利用耕地,保障粮食自给极为重要。应当十分爱护、保护耕地,让耕地土壤正常发挥功能:1、成为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者;2、供给农业植物养分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多种食物;3、成为清洁环境和水的过滤器;4、成为生态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庇护者之一。

《土壤生态学》研究表明,耕种土地的“本质是肥力”,土壤中的有机质像土壤的“肌肉”一样,和矿物质组成的“骨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机质成为耕地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秸杆还田,即是供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又返回耕地,再培肥耕地土壤。

“土壤有机质平衡和土壤中腐殖质组成”问题的研究表明,(华北)秸杆还田,每亩500千克 玉米秸杆配合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碳才有盈余,利于腐殖质形成,持续维护土壤肥力。

据《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统计,500千克玉米秸杆相当于土杂肥2500千克,碳铵11.7千克,过磷酸钙6.24千克,硫酸钾4.75千克。我国投入农田的钾肥90%以上钾元素来自有机肥。秸杆是有机肥中含钾量最高的。能把绝大多数被丢弃的秸杆通过还田方式归还到耕地土壤中,钾(K)元素被循环利用,有效地缓解了耕地土壤钾(K)元素亏损。

秸杆还田,为耕地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促进了微生物生长、繁殖,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发酵的能力。据统计,秸杆还田后,瘦土中,提供农作物营养的分解菌增加2.6-3.0倍,肥土中,增加3.0-3.5倍。

秸杆还田,随土壤有机质增加,耕地土壤腐殖质形成条件加强了,土壤保水、通气能力增强,创造了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良好环境。秸杆还田量越高,土壤微生物量也越高,土壤功能愈加显现。

关于秸杆利用问题,“农业低碳发展研究”,“农业环境保护”、“有机肥料加工”等,有诸多高新技术、农业秸杆还田是其中之一。秸杆还田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低碳生产、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各方面能做出极佳贡献无可非议。

针对当前“农业秸杆还田(耕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以多种方式宣传、培训,提高充分利用农业秸杆的认识,彻底破除“粮为主、等秸杆为副”而抛弃秸杆、浪费秸杆的旧意识。

二、在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中,把充分利用农业秸杆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规划。建成后还要完 善“秸杆还田”措施。

三、根据秸杆的生物,植物特性在一定农业生产区域构建现代相关新型产业。如造纸、轻化工、天然纤维提取、有机肥料生产、一定规模养殖、塑料替代品生产……集中现有高科技,建设涉农新型产业园(区)。

四、收、贮,还田措施。

1. 收割前,规划适宜的秸杆暂贮地、暂存库,收割时暂贮、 暂存秸杆,收割后适时转运到利用秸杆的地方。

2. 收割农产品籽粒的机械与秸杆粉碎、切割、转贮、转存机械配套。收贮农业作物籽粒与收贮农业秸杆同时进行。

3. 稻秸、 麦秸、玉米秸、油菜秸这类木质素含量相对较少的秸杆,在收籽的同时,粉碎秸杆成为2-5厘米长的小段,与籽粒分别装袋收贮,亦可将粉碎后的秸杆撒布耕地表面,随后续翻耕土地时埋在耕地表层以下,便于后续耕种。

4. 如棉花杆、麻杆、辣椒杆、豆杆这类木质素含量相对较高的秸杆,可粉碎至2-3厘米程度,可撒布耕地表面翻耕入土,亦可集中压实,硬化成柱成块、供后续工业收贮利用。

5. 如各种瓜藤、菜藤、花生藤、苕藤、香蕉茎叶、收割蔬菜后剩余茎叶、根等,可切割成2-3厘米长度小段,装贮于通风处自然发酵10天至一个月, 逐步转入“提取天然纤维”的技术流程,取得的天然纤维送至后续工业(造纸、轻化工……),尾液进入耕地作肥料,可燃气为居民供热。

每年七亿吨的农业秸杆(折合标准煤353亿吨),1.5倍于粮食的总能量值,与风、光、水一样,是大自然   赐给我们的可再生资源。低碳发展,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是我们的现代人的责任。

耕地是农业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85%以上的食物。95%以上的肉、蛋由耕地农产品转化而来。将农业 秸杆还田,给耕地循环提供有机质,不间断供给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元素;让土壤养分均匀释放,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生物活力,激发作物生长,提高土壤抗污染能力,净化土壤环境。就是以最具体的行动呵护耕地、循环发展、循环利用自然资源,保持新时代农业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自彦主编《新农村环保读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北京1版。

[2]贾小红、黄元仿、徐建堂编《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北京1版。

[3]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低碳经济简明读本》,2010年5月成都版[川新内(2010)80号]。

[4]中共中江县委党史研究会,中江县地方志办公室编《中江沼气之源》江文卫审2021.12,四川川印印刷有限公司承印。

[5]曹志平主编《土壤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北京1版。

[6]蔡晓明编著《生态系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次印刷。

[7]陈英旭主编《农业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1版。

[8]沈德中编著《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1版。





a17afe8862a843ca822e5e171c31eae8_tplv-obj.jpg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重庆西促文化交流中心    渝ICP备13007947号-2
联系地址:重庆2488号信箱
联系方式:hexiexibu1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