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杰出书画大家——余新志
余新志先生:学者、杰出书画大家,1941年生于四川乐山,定居北京。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香港文联副主席,北京新志石竹斋书画院院长,中国沫若书画院终身院长,徐悲鸿画院艺术顾问,国际书画家协会常务主席,中国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艺术总监等。1989年就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声震画坛,享誉海内外。2007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纪念“成吉思汗成立800周年”之际,被授予最高荣誉勋章“成吉思汗勋章”;2010年被世界华人华侨总商会评为 “世界华人精英优秀人物”和“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2011年被国家授予“共和国杰出书画家”勋章;2014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模勋章;2015年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 和“一代宗师” 荣誉牌匾。2016年受邀在美国举办画展,走进联合国会议大厅参加高峰论坛会,受到布鲁斯·罗茨主席的亲切接见和艺术交流。余老先生几十年来,走遍大江南北,全身心投入竹画写生创作,收集素材数千幅,终于在2012年创作完成了长103米,宽1.2米的“百米长卷”巨作:《百竹雄魂图——万竿竹魂铸春秋》。创下“画竹种类最多、最美的百米长卷”世界纪录,永载史册,传承千秋。2016年,“百米长卷”又被载入中国国史:《毛泽东批注的二十四史——史论》,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竹画史料,宝贵财富。从1993年以来,中国邮政总局先后为国画大家余新志先生出版珍藏纪念邮票三十余套,全球发行。先后出版发行个人专著和画集上千本。上百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几百家艺术殿堂永久收藏陈列。其个人传略被载入《中国人物年鉴》《中国国史》《中国历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世界人物辞海》等百余部辞书。余新志先生倾尽毕生心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贡献。
.
艺术的价值在于不可取代性
·余新志·
什么是艺术,它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艺术是通过艺术家的现实生活,更具有曲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便是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电影等等。那么我们的艺术家(音乐家、画家等等)就是创作艺术的无形资本,他的资本就在于创造精神财富,艺术品也是资本。现代社会,人们更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美的精神享受。城市要让生活更美好,也离不开艺术家。那么我们就更应该了解艺术,懂得艺术,欣赏艺术,投资艺术,作一个高尚的现代人。其意义是不言而誉的。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通过完美艺术形像来的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达到鲜明、生动、感人,表现技巧高度完美统一,真正起到鼓舞、教育人的作用,给人以美的享受。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其价值是不可取代的,除了鼓舞、教育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外,它还反映着历史和时代,以及社会的精神变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形成的中国绘画艺术,那是鼎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瑰宝,它是西方任何艺术取代不了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更应该懂得、欣赏中国画艺术。
那么中国画的审美价值又何在?它美在哪里?
第一、中国画的材料独特、表现丰富美
中国画所用的笔墨、纸、颜色,材料都是东方民族特有的文房四宝,过去叫纸、笔、墨、“砚”。这里我特别提出,社会进入现代了,都不磨墨了,所以“砚”已经失去了它的磨墨功能,应该是“纸、笔、墨、“水”。用“水”调墨画在宣纸上,产生出干湿浓淡,变化无穷的效果美。表现非常丰富,这是其它任何画种所没有的,也是我们东方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审美欣赏习惯的独特美感。
第二、不求形似,追求神韵美
我们欣赏中国画很重的一条,就是要看他的笔墨,离开了笔墨,就谈不上中国画。所以我说:中国画的“根”是笔墨,“魂”是神韵。要达到神韵,就不能不讲中国画的线条,中国画在精于用线,笔墨功夫来表现的。笔墨是画面的气韵载体,具有人格化的笔墨功底。用笔墨的长短,刚柔,粗细,浓淡,大小,阴阳顿挫、转折、曲直变化,体现画家人格化的水准高低。笔墨功夫越成熟,老辣,其线条就越耐看,同时也极好地传达出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其价值就越大。看一幅画的好坏,就看他的笔墨神韵,一眼就知晓。
第三、散点透视,构图奇巧美
中国画在表现形式或手法上与西方画完全不同。采用散点透视,很科学,很艺术。构图上,讲究空灵回荡,奇巧险峻,章法变幻无穷。在造型程式上很讲究构图美。这是一幅画成败与否的关键,如造型构图满、塞、闷、乱杂就难看,更不要说耐看。所以造型构图一定要美。
第四、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美
中国画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迁,形成了当今的诗、书、画融为一体完美统一的艺术。这更突出了东方绘画的诗歌美,书法美,金石美,融为一体高度统一的艺术美。不能只是单方面画好就行,还要全方位能诗、能画、能书,完美统一,画品位才高,才更有收藏价值。
第五、追求完美,韵味无穷美
中国画的魅力,除了表现内容、蕴韵、笔墨、神韵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讲求意趣,意境深远,才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空间。意境是一幅画的魂魄所在,要有意境,这就要求画家,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修养,要不然就很苍白,就是一个画匠、画者而已。
第六、注重创新,追求个性美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重复。历代凡有成就的画家都很注重创新,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才有艺术价值。我们现在好多画家无不在重复,千人一面,真正创新,有自己的面貌画家太少了,现在好多人也太浮躁了,要潜心搞创作,出作品确也不易,真正为追求艺术一生的画家。他要付出很多很多,他的各方面修养都要很好才行,难也!
由是,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艺术家,是通过运用深厚的笔墨功底,全方位的艺术才能,创造,点线面,纸、笔、墨、水的运动构成妙境纵天,大象无形,万物顿生,意境深远的图画形式,表现出诗意乐章美妙神奇的精神画卷。那才是具有不可取代性的艺术价值,这就是我们追求艺术真正的目标。 衷心祝愿我们的艺术家发挥聪明才智,创作出更新更美,更具时代特点的画卷长留于世。
走中国画特色的创作道路
·余新志·
中国画的特色在哪里,什么叫中国画?这个问题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按照《辞海》一书中,对中国画的解释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一个画种,特别是中国的水墨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独特的韵味和高度的美学价值,是鼎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瑰宝,享有崇高的声誉”。我通过这几十年来的艺术实践创作,探寻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画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材料独特表现丰富
画中国画所用的笔、墨、纸、藏色,是与其它画种都不相同的,所用的画具、材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房四宝。画具材料:纸、笔、墨、水(过去叫“砚”,我觉得应该是“水”,因为现在一般都不需要再用砚磨墨了)。中国画所用的纸是特定的宣纸或绢,质地柔软、很薄。能充分发挥毛笔的各种笔法性能作用,表现在纸上的效果,画上去跑得开,其它西画是用布或图画纸,质地比较厚。坚硬的铜版纸,画上去,不能跑开,因之画出的画,是炯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在用笔上,画中国画的画笔是传统毛笔,尽管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制作,但其中本质的毛笔性能不会改变,与西画的排笔使用方法和性能也是完全不同曲;在造型上,中国画用的是勾线造型,表现物象;用墨的技巧也很精道,且墨分五色,很能表现层次,浓淡情趣自出;其它西画是很忌讳用墨黑的。即使要用黑色,也不单纯用墨色,都要红、兰、绿各色调和而成;在颜料的使用上,中国画所用的颜料,一般都是从植物和矿物中直接提取加工而成的原色(除白色是锌钡化学颜料外),而西洋画用的都是化学颜料,这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在用色的稀湿调配上,西洋油画,调色用的是油,而中国画大量用的是水,而水除用来洗笔之外,主要用来稀湿墨和色之后,画在宣纸上产生干湿浓浅变幻无穷的效果。中国画的种类繁多,其表现很丰富。从类别上分,可分为工笔、写意、工夹写三种:工笔画还可分白描、淡彩、重彩等。写意又可分为大写、小写、工夹写等,表现形式很多。从内容上分,又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人物画:以表现人物为主,又可分为白描、重彩、简笔等。山水画:山水画又可分为水墨山水、浅绛山水、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以及大写意、小写意和泼墨山水等。花鸟画:其种类也有白描、勾勒、点染、没骨等多种。从绘画工具上分,又分为界画、法画和指墨画等。随中国画的发展,多样化、多元化,近代出现了不用笔作画,而用指头作画,叫指墨画等等。从画家的社会阶层分,又可分为院体画、民间画、文人画。如此众多的类别、画风、技法等,现代文人画更强调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可以说这是千百年来绘画历史发展的伟大成果。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相当丰富,这也是其它画种所不能比拟的。
二、历史悠久轻便易存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也很悠久,源远流长。从考古学资料表明,我国人类历史至少可上溯到一百八十万年以上,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进入原始社会,绘画才应运而生。据考证:远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孕育了早期的美术创作。去过敦煌,参观考察汉代时期的墓葬,那里就有了早期的绘画,有名的汉像砖,花鸟走兽,足以说明中国画的形成和产生就很早了。纵观中国的绘画史,从古至今,上下几千年,它留下了一个个历史的足迹;原始社会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和帛画;汉代的画像砖和石雕;北朝的石窟;晋唐的人物;宋元的山水;明清的花鸟。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用墨线、书法、金石融为一体的中国绘画艺术,称之为传统的中国画,即东方别具特色的审美价值,笔趣墨味、文雅传神、韵味无穷的意象艺术之风格和体系。中国绘画艺术无论是在她的形成和萌芽时期都比西方艺术形成早上几百上千年。这里顺便说一下,还有一个特点:中国画讲究装裱,装裱中国画是一个很重要的程序,装裱后,才能突出艺术效果,使画面提神完整。中国画用的材料、纸、笔、墨、水(过去叫砚,我觉得应该是水),文房四宝,纸是柔软的纸,笔是柔软的毛笔,“水”更方便。不像西画(西画也有四宝,那就是布、彩、油、笔,笔是硬排笔),西画又是画布、油彩,又是装框支架。很占地方,运送庞大、笨重,要保存上千幅油画,那是很困难的,而国画,就很轻便了,运输、办展都极为方便。
三、“根”是笔墨“魂”是神韵
中国画“根”是什么?我认为,不是别的,就是笔墨。这里所说的笔墨,是指运用笔墨的熟练表现程度。一幅画的成败如何?关键也是在画家用笔用墨的功夫技巧,熟练程度,所以千百年来,一个有成就的画家,都很注重修炼自己的笔墨技能,笔墨功夫越老辣,其作品就越成熟,越耐看,否则就失掉内涵,失掉了光彩。而中国画的价值也表现在有无笔墨工夫上,离开了笔墨,来谈中国画,即纯粹是无稽之谈。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画很突出的特点,是十分讲究用线,用线可以说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这是因为:
首先,中国绘画来源于书法。“书画同源”就是最好的说明。中国发明笔墨以来,就用毛笔写字,画画,写字是毛笔线的运动,画画亦如此,绘画靠富有书法意味的线条来体现中国画用笔的传统特点,这是中国画独具的美感。
其次,物象都是面、线、点相交组成的。面和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而线是无限延长的。我们把大自然的物象看成是不同方向的线与面相交变化的结果。则线是区别自然物象的基本条件,要没有线,物体物象就很难分辨了。所以我们在绘画中,观察物体物象时,都应该看成是线在起作用。中国画注重线正是抓住了绘画的本质规律。
再次,中国画线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在绘画中是作为传达作者感情的一种思维方式。作者在表现长短、粗细、刚柔、浓淡、顿挫、松紧、转折、曲直变化上。它所代表的是不同画家的艺术个性,显示出不同的感情痕迹。所以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都十分注重至对线条的修炼。再其次,中国画的用线,本身就是一种美学价值。一幅画,能不能耐看。主要在于作者笔力功夫的深浅,线条是否老辣,气与力够不够。是否洒脱、耐看、传神、其根本的还是线条修炼,线条越老辣,就越有内涵,其美学价值就越高,或者说审美价值就愈高。那么中国画的“魂”又是什么?我认为:中国画的“魂”不是别的,就是“神韵”,中国画的本质在达意畅神,在有笔墨功底的基础上,就是通过画家的灵感发挥,表现出物象的神韵来,这就是成功之作。或者说有了神韵,没有神韵的画,就是次品.或下品。笔墨功底修炼的深与浅,也就充分反映出画家水平的高低。一幅画的好坏,除了看它的构图,意境经营位置以外,根本的就要看他是否画出了神韵,没有神韵的画,就是画匠,或者说“死”画,神韵很够的画,就是“活”画。一幅画能不能活,有无生机或者说有无生命,就看它有没有“魂”。中国画特别强调气韵生动。气韵,这一美学特征(思想)也是中国画艺术区别于西方绘画艺术的本质所在。“气”指精神气质。“韵”指格调风度。气韵,黄宾虹先生讲:“气力举重若轻,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是气韵的人工与天趣合而为一”。中国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气韵生动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给人以力量、传神。
四、散点透视虚实相生
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或者手法上,采用的是散点透视,这是与西洋画完全不同的构图方式,西画是焦点透视,必须完全尊重自然物象的法则,也就是说它必须是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原则。而中国画则不同,采用散点透视,你无论站在哪个位置看上去都很合理、合情意。这个散点透视可不要小看它,可以说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画家实践努力的伟大创造,它很艺术地拓宽了画面的视野,充分发挥了画家的主观想象力和表现力,能把万山丛林表现在一张纸上。要不然张大千怎么能把长江万里图表现在一张13米长的宣纸上呢?在表现手法上还有一点,就是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天人合一的效果,章法上就是空灵回荡,巧妙地利用空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构图上很讲究奇巧险峻,一幅好画,既要有变化,又要有规则,在规则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又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
五、诗书画印韵味无穷
凡是成功的作品,都应该是有意境的,也就是立意,这就是画之有物。一幅好画,可以使人振奋,把人带入深遂无穷的境地,使人浮想联翩,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或者说韵味,意趣(主题)其表现:首先是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中国画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迁,形成了当今诗书画印完整统一的艺术。诗书画印这些姊妹艺术高度统一,更突出了东方绘画的艺术美。也就是说,完美的绘画艺术,加之以深厚的文学修养,精深的书法和金石功夫,形成了一种综合艺术——独特的东方艺术之瑰宝。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一方面增大了画的艺术容量,拓宽了画面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更充分地抒发了画家的情感。且更突出了主题,表达了画的意境,丰富了画面的内客,增强了画面的笔墨意趣,又调节了画面,起到了对画面的提神、衬意的作用。使画面生辉,增强了诗情画意之美感,这是中国画又一大特点。除此以外,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韵味立意。
一是中国画很强调立意,意境是一幅画的灵魂,或者说是生命。一幅画要站得住脚,要在读者心甘中留得住,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意境,印有主题,有思想性,否则就平淡乏味。意境深,思想性强,感染力也就强。立意是作者艺术水准、思想水平的集中体现。立意就是确定主题思想,要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不能太露、太直,要含蓄。作到题外有画,画外有意。比如我在八十年代画了一幅风竹图,中间一根挺拔的大竹,远空虚处,还有几根淡墨竹,近有几根大的竹笋,破土而出,整个画面,劲风吹拂。如果标个题目“劲竹”或“风竹”之类,就没有意思了。后来,我琢磨良久,拨款:“春风化雨。”这个意立好后,就充分发挥出艺术联想之作用,而人寻味获得了成功。这幅画《光明日报》《人民画报》等刊物都刊载。
二是笔墨要有意趣。除了立意要能深刻揭示主题之外,再就是用笔用墨要有趣味。用笔用墨不能死硬呆板,要灵活自如表现物象,在变化中求美。让笔情流露出美的效果。画之有韵味。中国画注重韵味,中国画是把造型、思想、用笔、用墨、审美观点联系融合在一起的绘画,构成总的韵味。印“达到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的境界。这就要求,一要注重创设意境,做到画中有物,画之有意,注意蕴藏、含蓄;二要精于构思,奇巧造型,独特新颖,去繁就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寓意无穷;三要笔墨有神,不死不呆,有灵气,有韵致,才使画耐人寻味,产生无穷无尽的韵味效果。
六、注重创新发展个性
首先,中国画历来主张人品、画品并重,提倡“如文其人,如画其人”因为中国画本身就是在抒发作者情感,如果作者的思想境界,文学水平,道德修养不高,怎么能画出格调、品位高的画呢?所以人品不高,画品也不会高。绘画是要用情结来打动人的,绘画实质上是画家情感的流露,什么样情操的人,就会画出什么样情操的画,这是不言而喻的,过去的薛涛、郑板桥、潘天寿等人就很注重思想,艺术道德情操的修养,所画出的画,就充分表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操。
其次,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重复,中国画艺术发展至今,呈现出繁花似锦的景象,成为世界的艺术瑰宝,也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中国历代艺术家勇于探索创新的结果。历代有成就的画家都很提倡个性发展。齐白石、徐悲鸿大师讲:“凡学画者,非我者生,似我者死”,告诫大家发展个性的重要。艺术可贵的一点就在于此,文学上有大诗家李白、杜甫、韩愈、苏东坡;书法上有颜柳欧诸大家的风格,面目风格独特。近代的吴昌硕、任伯年,现代的张大千、黄宾虹等,他们的用笔用墨,造型手段,表现手法都各不相同,艺术风格独特,个性亦非常鲜明。
第三,继承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画,没有传统的笔墨功底,就谈不上创新发展,没有传统功底的所谓发展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像建在沙滩上房屋,没有根基。反过来,死守旧传统,墨守陈规,那就没有艺术发展可言,就不可能有今天这种繁花似锦的局面,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第四“笔墨当随时代”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社会不可能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必然要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如不相适应,就必受淘汰。文化艺术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东西,必须随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艺术才有生命。所以今天出现的各种艺术流派,正是时代孕育的结果,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法,各种表现途径,各种技巧,把时代赋予艺术家的重任,全方位地表现出来,把中国画这个艺术瑰宝,推向更新的高度。
最后,关于艺术创新这个问题,这是多少年来广大艺术家追求的目标(主题),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已经发展到现代文明的高度了,如果艺术还停留在汉代的画像砖,古代的人物、山水, 水平上,怎么可能呢?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局面呢?如果还是重复古人的人物山水,还有什么意义呢?艺术不反映现代,不为现代文明服务,还有什么意义?况且社会也不会欢迎,作为艺术家且能不变吗?不变就会被淘汰。所以笔墨当随时代,这就要求内客和表现形式也要变。
我觉得中国画的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必须反映现代的时代特点,新的时代文明,不可能再重复过去的画;二是表现形式在变,画家在探索表现新的内容、绘画方法和形式也要变,即我们所说的绘画艺术语言。
但是不管你如何变,如何用新的手法、技巧、表现形式筝,万变不离其中。最终还是离不开笔墨神韵这个“根”;离不开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章法、构图,虚实相生,文房四宝;离不开东方民族的审美情绪和欣赏习惯。因为这是东方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欣赏和审美情绪,是千百年来中国画艺术发展的结晶,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一个画种,谁也改变不了。你的艺术作品不为东方民族(包括西方在内)绝大多数服务,也就站不住脚。谁硬要把西方的这个派、那个派强加在人们身上,我看是白搭,谁愿意把西方的歪鼻子斜眼睛挂家里作奉神,那才怪呢!当然我不是说西方抽象派艺术不好(东方民族的欣赏习惯是否接受),因为抽象派绘画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是西方绘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派别,有它的独特的艺术研究价傅。但并不代表西方绘画的主流,主流我看还是要传统素描写生创作,表现完美。毕加索之所以有名,那是因为他独创了这种画派,有它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但是如果全世界的油画家都学毕加索的话,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就毫无意义了。如果说毕加索的一幅画能卖2000 万美元,我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更不可能只卖2000万吧!如果2000万美元买一张画,有两张画供你选择,一张是“向日葵”,一张是“蒙娜丽莎”,你选“向日葵”,还是选“蒙娜丽莎”?我看你肯定不会买“向日葵”,而选“蒙娜丽莎”。道理很简单,本身“蒙娜丽莎”是不可能卖的,看画要看主流看实质。我看西画的主流还要讲写生、素描色彩、写实吧,还是离不开西画本身的特点!
毕加索后来的画也是从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吸取了十多年的营养后,受到了中国画意向艺术的表现手法,而产生的抽象画派艺术!而且毕加索曾经在与张大千会晤时,也十分崇拜张大千还说:“你们东方的绘画很有艺术……”,我不知道,你们东方人还要来西方学绘画,你们东方绘画很有艺术。当他再看了张大千的画后,又说:“西方没有艺,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而不在西方……(当然比加索是在过分地强调东方意象的艺术而言”。(折自张大千传)这就可见中国画艺在这些大师们眼中的地位。
我们的好些人,谈创新时,开口闭口就谈抽象派、这个派、那个派,哪有那么轻而易举就是派。我说中国画就只有一个大流派,那就是中国画派——最地道的东方画派。在这个基础之上分出的写实的工笔画、写意画、大写、小写山水、人物等类别派。其风格有多种,表现形式也有多样而已。
十年前,有的人曾说,中国画的笔墨已经过时,提出什么“中国画穷途末路”等等,其结果如何呢?恰恰相反,中国画不但没有走向没落,反而走向了更加繁荣昌盛、繁华似锦的境地,拍卖价越来越高,画家队伍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普及,空前的大发展。从这两届全国美展来看,出现了许多新的作品、新的表现手法,更加体现了中国画的繁荣昌盛和中国画的特色。
十年后,有的人为了把西方的绘画运用到中国绘画上来,取得了很好的成功。可是在强调创新的中国画时,不适当地忽略了中国画的笔墨特色,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说什么“中国画的笔墨等于零”,把学画者引入误区。从近年来和这全国十届美展看。许多优秀作品,中国画的笔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难看出笔墨没有等于零,我看没有笔墨,恐怕才难说等于什么。这里我们举个外国人对中国画笔墨是怎样评鉴的?加拿大美术教师莎拉•柯尔尼,他说:“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国画里,画家的线条感情和思想,要被自由地发挥是很重要的原则。艺术家不是要真实地再现自然,也不像西方印象派画家那样,在实验光和色彩的效果。中国画家是在用笔墨,描绘心中的形象体现自然本身的精神”。这讲的是何等好啊!
有的人在谈到中国画要走向世界时,就提出要改造中国来适应西方人外国人的口味,中国画是适应外国人的口味好?还是适应东方人的口味好?我们的不少画家去西方适应外国人的口味,所谓的走向世界,结果怎么样?结果还是没有站住脚跟。也有的名家去西方站住脚了吗?还是默默地回来了。只有东方世界这块土壤,才能孕育出伟大的画家。到西方去的中国画家,有没有走出来的?也有极个别的,那就是丁绍光。可是丁绍光画的也是中国画特色的线条装饰画呀!也没有离开中国画的特色。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中国画走向世界,不能完全去适应西方人的口味,只能吸收和运用西方绘画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来充实中国绘画的内容,更丰富完美。这也说明“愈是具有民族传统的东西,也就愈能走向世界”。这也说明中国画艺术也只有坚持走中国民族特色绘画道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才有前途。那种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纯”艺术,不是主流,不是方向。值得我们深思。
走中国画特色的绘画之路,才有生命力,也才是我们追求中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
余新志大师 部分作品赏析
翱翔 350x145cm 2008年作
国宝颂 69x69cm 2014年作
秋竹寒 69x69cm 2010年作
锦绣满山春 138x69cm 2017年作
国宝竹缘 138x69cm 2016年
春风满林颂国宝 180x97cm 2016年作
亘古千秋 260x110cm 2010年作
翠屏张家界 180x81cm 2006年作
岷江东岸佛中佛 420x160cm 2001年作
版权所有:重庆西促文化交流中心 渝ICP备13007947号-2 联系地址:重庆2488号信箱 联系方式:hexiexibu168@163.com |